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39篇
  免费   385篇
  国内免费   331篇
系统科学   304篇
丛书文集   169篇
教育与普及   3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0篇
现状及发展   40篇
综合类   7087篇
自然研究   14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111篇
  2021年   154篇
  2020年   174篇
  2019年   153篇
  2018年   132篇
  2017年   190篇
  2016年   173篇
  2015年   273篇
  2014年   383篇
  2013年   268篇
  2012年   443篇
  2011年   466篇
  2010年   325篇
  2009年   344篇
  2008年   300篇
  2007年   466篇
  2006年   388篇
  2005年   417篇
  2004年   331篇
  2003年   254篇
  2002年   224篇
  2001年   214篇
  2000年   183篇
  1999年   180篇
  1998年   133篇
  1997年   110篇
  1996年   110篇
  1995年   111篇
  1994年   98篇
  1993年   89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67篇
  1988年   53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61.
采用离散元法(DEM)对无水砂土地层(摩擦角37°)3种埋深条件下盾构隧道开挖面的颗粒流动及渐进性破坏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研究了开挖面极限支护压力及周围地层扰动分布的变化规律,得到:①不同埋深条件下,开挖面极限支护压力均出现在开挖面位移为0.06D(D为隧道直径)时,对应支护压力比为10%~20%,砂土强度软化现象导致最终极限支护压力增大.②支护压力比降至40%~50%为剧烈地层扰动及显著地表变形的触发点.当开挖面支护压力比降低至40%~50%时,地层扰动范围和程度对隧道埋深非常敏感,如埋深由2D降低至0.5D时,扰动范围扩大了3倍,最大扰动程度提高了1倍;地表产生明显大幅沉降.③基于极限破坏的支护压力比为10%~20%,而基于变形控制的支护压力比为40%~50%,虽明显大于前者,但支护压力仅为静止土压力的40%~50%.综合考虑盾构刀盘磨损及地层支护效果,在无水砂土地层中采用支护压力比为40%~50%是一种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62.
Geography rectangle is used to reduce signaling overhead of the LEO satellite networks.Moreover,a multi-path routing algorithm based on an improved ant colony system (MPRA-AC) is proposed.Matrix indicating the importance of the link between satellites is introduced into MPRA-AC in order to find the optimal path more quickly.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MPRA-AC reduces the number of iterations to achieve a satisfactory solution.At the same time,the packet delivery ratio of LEO satellite networks when running MPRA-AC and DSR-LSN (dynamic source routing algorithm for LEO satellite networks) is compared.The packet delivery ratio is about 7.9% lower when running DSR-LSN.Moreover,because of the mechanism of active load balancing of MPRA-AC,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MPRA-AC outperforms DSR-LSN in link utilization when data packets are transmitted in the networks.  相似文献   
63.
进行了对C40-C60强度等级下46个混凝土短柱包裹不同层数CFRP布后的轴心受压试验研究。通过对试验结果的比对,研究了轴压短柱中CFRP布包裹加固中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对以及不同CFRP布包裹层数对短柱轴压性能的影响,并从材料微观角度对加固效果的影响因素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64.
李海山 《天津科技》2014,41(8):46-47
开发区东区10,kV配网改造是解决开发区电网发展过程多年积累形成的供电范围重叠、交错、负荷转移通道不足等问题的有效措施。指出必须研究制定相应技术规范和改造原则,以确保电网建设有章可寻、有法可依,保证配网沿着技术进步、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5.
棉花长期干旱后复水叶片光合特性及碳氮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田间条件下,选用棉花品种新陆早45号为试验材料,研究长期干旱后复水后棉花新发育叶片的光合能力、比叶重和碳氮比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在整个测定周期内,干旱后复水新发育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叶面积明显高于对照,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氮含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差异最大时,分别高于对照处理25.66%和50.34%;干旱后复水新发育叶片不仅具有较高的氮含量,而且碳氮比上升时间也较早。这表明棉花经过长期干旱后复水叶片光合特性发生了变化,较高的气孔导度、叶绿素含量和氮含量都为叶片较高的净光合速率提供了基础条件;而碳氮比较快上升可能是干旱后复水棉株光合物质更多用于生殖生长。  相似文献   
66.
为了筛选适宜的脲酶抑制剂与硝化抑制剂组合,本试验通过在室内模拟培养条件下,研究不同浓度的NBPT与Nitrapyrin配比对石灰性土壤氮素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尿素施入土壤1 d后80%已迅速水解,在5 d后已完全水解。在1-14 d不同浓度的NBPT均可显著抑制尿素水解(P0.05),且10%o NBPT可高效作用14 d,其脲酶抑制率为51%。添加抑制剂延缓了铵态氮的转化过程,各施肥处理土壤NH_4~+-N含量分别在第7、14、21天达到峰值,而各抑制剂处理NO_3~--N含量呈线性缓慢上升趋势。添加抑制剂各处理均降低了土壤氮素损失,相比单施尿素处理分别降低14%、22%、26%、28%(P0.05)。NBPT 5‰+Nitrapyrin可有效抑制尿素水解,减缓氮素转化过程,减少石灰性土壤氮素损失。  相似文献   
67.
真空预冷处理提高草莓与蟠桃的冷藏品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常规真空预冷和真空喷水预冷处理对果实降温速率的影响.设定草莓和蟠桃的预冷终温分别为1℃和5℃,预冷终压范围为300~900Pa,进行常规真空预冷和真空喷水预冷试验研究,测定果实内部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和失水率,分析不同处理条件对果实降温速率的影响.将预冷后的果实和对照组一起置于4℃下冷藏,测定果实硬度、Vc含量等品质指标的变化情况,给出满足最快降温和最佳贮藏品质的处理条件.结果表明,在相同预冷时间内,果实个体直径越小,预冷终压越低,则预冷结束时果实温度越低,降温速度越快.草莓和蟠桃在预冷终压300Pa下降温速率最大,冷却效果最佳.采用真空喷水冷却能有效提高草莓的降温速率,减少其内部自由水损失,有利于草莓保鲜.  相似文献   
68.
运用哈密顿原理求得了索-桥耦合非线性振动方程组,并运用龙格-库塔数值分析法进行分析计算,利用MATLAB 得到了频率比、激励振幅、拉索阻尼比、桥面阻尼比对参数振动的影响,对拉索的减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9.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政府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安徽省出生人口性别比就开始出现失衡现象,这是多种因素综合产生的结果。它造成了人口结构的不合理,同时还严重影响婚姻市场的配对、人口再生产以及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必须采取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运用社会公共政策等措施来影响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弱化人们的性别偏好,使出生性别比失衡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70.
为了研究再生粗集料的强度和砂浆附着率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采用对比试验,以再生粗集料的强度和砂浆附着率为变量配制C50强度等级混凝土,并对C50混凝土的工作性、强度和耐久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再生粗集料砂浆的附着率对再生粗集料的基本性质影响比较显著.再生粗集料的砂浆附着率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变化不大,而对混凝土的塌落度、碳化深度和电通量影响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